中篇一直沒有認真的完整寫出來
一直寫一半然後就覺得有點詞不達意
總覺得文字沒辦法100%傳達我的表達的意思
好吧!!! 我希望可以盡量地傳達出我要表達的想法
在正式進入主題前
先說說小時候金錢觀對我的影響
想起前陣子在跟老妹吃飯時聊天
我們在討論我們小時候的事情
記得我們從國小開始 我的同學們都以為我們家很有錢
同學們會有這樣的感覺 我想應該就是由外表所呈現的來感受吧!!
因為老木總是把我們打理得很好 便當菜非常的豐盛
豐盛到每次同學都會跟會搶著我交換菜色
讓我小小的心靈似乎也有因為便當菜而感受到一絲的驕傲感
所以我也一直覺得我們家過的滿不錯的
由於我們只有老爸一人在賺錢
所以想當然爾生活就大概能維持持平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
老妹差我5歲 所以我比他更早察覺的到家裡的狀況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在我小學6年級的時候
表妹來我們家住 那時說要在全家買一大罐鮮奶喝
鮮奶那時一大罐好像要69元
我記得我看到老媽的錢包只剩下100元
礙於表妹是客人 就買了
現在回想起來 那時候應該是月底還沒發薪的日子吧!!!
這件事我一直都記得很清楚
但是很奇妙的是 我卻一直也不覺得我們家金錢上有那裡不如人
也可能跟老爸老媽都給予我們滿滿的愛有關
後來到了長大我才知道原因
因為老爸老媽不會把窮人思維的想法 灌輸在我們身上
"我們沒錢" "這東西太貴了我們買不起"
這些語句我從小到大都沒聽到他們對我們說過一次
我覺得這些話語其實是很可怕的毒藥
因為無形的會種在孩子的心中
然後蔓延...
兩老給我們的教育觀比較像是
以後靠自己的努力 我們都有能力可以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所以小時候的我對於長大後 是有很大的想像的
知道自己一定有足夠的能力 可以去挑戰我想要的事
去創造我想要的生活
而不會對錢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
而這對一個孩子來說 我覺得超級無敵重要!!!
回想起來 真的很謝謝兩老給予我們的觀念
家庭教育我真的覺得很重要
所以跟上篇說的呼應
等自己有了自己的家庭後
會很認真的去思考 我想要我的家庭是怎樣的呢?!
早在妞妞還剛出生時 我就已經在思考
我想要給她什麼樣的教育方式 還有金錢觀念?
說了一堆 回到這次的主題上
這些應該是很多家長都很頭痛的問題
這我跟廖胖也曾經討論過
該怎麼發零用錢?
作家事該給錢嗎?
考試考100分該給錢嗎?
接著就來慢慢分享老師上課的精華吧!!
<作家事該給錢嗎?>
相信應該滿多家長 會給予孩子做家事的零用錢
然而作家事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討論
1. 例行性的家事
家事本身就是家庭一份子該做的事 所以其實不建議給錢當作獎勵
2. 大型性的家事 例如:年終大掃除
是可以給予錢當獎勵 或是其他的獎勵方式
[我們的做法]
我們一向都不會給作家事的零用錢 因為覺得身為家庭的一份子本來就應該一起幫忙
而年終大掃除我們也沒有給
因為其實我發現小孩在幫忙的時候也覺得是件好玩的事 根本一直搶著要做啊...
當然這可能屬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
年紀大的孩子 從小養成習慣 我想應該覺得是必須要一起幫忙的事
<考試考100分該給錢嗎?>
這個議題應該滿多不同的見解
這絕對不單單只是在討論考試
這應該是整個教育體制有關了
先來說說考試100分的事
考試100分這件事可能就會分為2派看法
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
其實還是以"成績" 來評量一個孩子
然而考試成績其實只是來評量孩子了解的程度而已
身為大人的我們 在經歷過社會的洗禮
不也都知道出了真實社會 其實成績並不是絕對的嗎?!
分數本身其實就是家長被以往教育框架住的思考模式
所以協助孩子找到他們想要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考100分給錢做為獎勵 其實只是在強化考試這件事
之前聽過有些朋友說 現在孩子的安親班會提供100分的獎勵金
我覺得好訝異!!!
這是非常鼓勵孩子100分嗎?!
我好擔心 孩子會不會為了錢所以努力念書?!
這樣學習的目的和方向沒有問題嗎?!
之前看一些國外的教育書籍
才發現他們在國小階段 幾乎都沒有課本
上課專心聽 了解老師所教 其實不太建議回家後還要做一堆練習題
練習題本身也是一個要培養熟能生巧的過程而已
最終似乎也都是圍繞著分數上
老師說他老婆是加拿大長大的
如果他們兩個一起丟在沙漠裡 他老婆一定比他有求生能力
因為在求學過程中 除了學業上的分數 培養更多的是生活上的技能啊!!!
當然我也不是一昧覺得國外的教育最好最棒
只是覺得有好的地方可以學習
父母的想法變了 教養的方式才可能改變
[我們的做法]
關於未來的考試我們已經討論過了
不會針對考試給予任何獎勵
因為我們更在意的是
如何協助孩子找到屬於他自己的潛能
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
比起當一個好學生 我們更希望他當個有想法的人
關於教育我有好多話想說 哈 留著之後再寫吧!!
<該怎麼發零用錢?>
零用錢這件事 應該會有好幾百種答案吧!!
零用錢幾歲給才好?!
年紀這麼小真的需要給零用錢嗎?!
當然不同的年紀 對於錢也有不同需要了解的層面
2-6歲 學習責任
7-13歲 學會判斷和用錢方式,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以前零用錢通常都是放在大豬公裡
然後看著錢慢慢變多 會有點開心
但是也會有點覺得 都沒辦法花錢有點痛苦
所以啊!!!
零用錢不太建議只存在一個地方 然後只進不出
因為這樣比較容易讓孩子變成過於愛錢的人 吝嗇的人
建議用3個存錢筒
分別為 儲蓄 消費 公益
3個的比例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分配
(畢竟這是他的錢啊!! 如果不會家長也可以給建議)
分流帳戶的觀念可以從小養成
為什麼要分成這3種呢?!
因為孩子才會有 一邊存錢 也可以一邊花錢的樂趣
免得只能一直存錢 到最後很可能會造成過度消費的紓壓方式
儲蓄 可以是當作比較久一點之後想買的東西 例如:一年後,或是更久
比例的話可以40%~50%
消費 這是平時日常可以自己來使用的 建議讓孩子對自己的錢有使用權
要讓他學會花錢 不要干預他的用錢方式
我們可以一邊讓孩子學習 ,一邊建立他的價值觀
比例的話可以40%~50%
公益 公益的部分可以半年讓孩子選擇想要幫助的人
帶他們去看自己幫助的人更好
不過孩子太小 這部分先沒有也沒關係
零用錢給的時間一周一次
建議可以給孩子利息的觀念
假設每100元 就多10元的利息之類的
[我們的做法]
從妞3歲開始 我們一天給他5元 後來懶的每天給就變成一個月150元
3歲的孩子不要期待他會知道怎麼用錢
不過沒關係 讓他知道這個是錢就可以了
3歲~4歲這一年 我們把全部的錢都交給他
除了生活上的必需品 凡指他自己想買的東西 我們都會慫恿他自己買
因為要讓他練習花錢的感覺
最好可以買到"破產" 這樣才可以來個機會教育
直到4歲後
我們讓她自己把零用錢分成兩個部分 消費和儲蓄
這兩個比例是各一半
一樣讓他自己決定要買的東西 有一次終於讓我們等到他破產了
她很生氣我們沒有提醒她 因為她陸續3個星期買了3個氣球
我們到是很開心 因為她終於破產了
也趁機給他正確的觀念 想要vs需要
現在4歲半 孩子已經可以慢慢了解想要和需要的差別是什麼了
至於另一半的儲蓄的撲滿是不能開的 至少要過一年後才行 (長期理財的概念)
我們有給孩子利息 儲蓄的撲滿每100元 我們就給10元的利息 (從小讓她知道複利的力量)
這個財務觀念的養成過程我覺得好玩又有意義
經過不斷的學習 讓自己了解更多
可以帶給孩子更多不同的思維方式
也讓自己的生活和孩子未來的生活越來越美好
因為長大後會發現
財務規劃其實就等於我們的人生規劃
還有一些小遊戲留到下集再說了
如果覺得文章看完還是有些問題想了解
歡迎留言喔!!! 我會很熱心地親自跟你講解!!